關羽成為伽藍菩薩的傳說主要有兩種:
一、智者大師度化傳說
關羽在敗走麥城后,其英靈不散,在荊州地區(qū)游蕩。隋朝開皇十二年,智者大師來到荊州玉泉山修行,關羽的英靈前來索要頭顱。智者大師以禪定之力擋住其去路,并對其進行度化。關羽在智者大師的指引下,頓悟前非,請求智者大師指點迷津。智者大師于是為關羽傳授三皈依和五戒,使其成為佛弟子。關羽隨后幫助智者大師在玉泉山修建寺院,弘揚佛法,從而成為佛教的護法神“伽藍菩薩”。
二、忠義化神傳說
另一種說法是,關羽因其忠誠和勇猛的品質,被世人所敬重。他死后,人們將其神化,視為正義的化身和守護者。佛教為了順應民間信仰和輿論,也尊關羽為“伽藍菩薩”,使其成為佛教寺院的守護神。這一傳說體現(xiàn)了關羽的忠義精神對后世的影響,以及佛教與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融合。
這兩種傳說都反映了關羽在中國文化和宗教中的重要地位,他不僅是歷史上的英雄人物,更是被賦予了神圣和守護的寓意,成為佛教伽藍菩薩的代表之一,與韋馱菩薩并稱為佛教寺院的兩大護法神。